Professor Richard Emmert
December 12, 2009
NOH THEATRE 日本能劇
Professor Richard Emmert
November 24, 2009
DELUSIONS 惑 KHAYALAN
October 30, 2009
SHOOT笑忘書
**********************************************************
October 9, 2009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七)
Artom Bomb . Pentas Cross-Disciplinary Lecture Series VII
遷移中的聲色光影 Traveling Light
區琇詒的實驗電影+表演性電影
Experimental Film/Video and Performative Cinema of Au Sow Yee
區琇詒一直很神秘。一些人曾經看過她為劇場作的影像設計,卻從未看過她的個人作品以及背後啟動的機器,甚至不曉得這些影像背後創造者的名字。區琇詒覺得「沒有光就沒有電影」,而銀幕上的影像帶領觀眾進入一個幻象的世界,這一些,都得仰賴放映師的魔術能力。於是,她當過電影放映師,誓願成為製造詩意光影的魔術師。她的實驗電影不說故事,許多人或許不理解,或覺得這從來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從她看似抽象的影像當中,卻看到不斷遷移的魔術時光。 藝術核爆.平臺跨領域交流計劃(七)邀請您一起來感受區琇詒的魔術時光,以及一直讓她著迷的光學現象與活動影像悠遠的歷史。
Au Sow Yee is always “mysterious”. Some had seen her works for multimedia design in local theatre, but had never seen her personal works and the mechanics that triggered. Some do not even know the name of the person who created those visual images. Sow Yee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no film without light”. Images on screen lead audiences to a world of illusions and imaginations, and all these depends on the magical ability of the projectionist, to cast light over the remnants of life on the film strips. Therefore Sow Yee used to work as a projectionist, aiming to be a magician of light who create poetic moments. Her experimental film/video does not tell stories. Most people might not understand, or even think that this is something insane. But through her abstract images, we see some traveling magical moments. Artom Bomb . Pentas Cross-Disciplinary Lecture Series VII invites you to feel the magic hours of Au Sow Yee, and optical illusions and pre-history of moving images that attracts her for a long time.
Date & Time : 25th October 2009 @ 1:00pm
Venue : Old China Cafe
11, Jalan Balai Polis, 50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联络:pentasproject@gmail.com / 012-266.1579/012-607.1318
樂捐入場 Entry by donation
網站:http://www.pentasproject.com/home.html
部落格:http://pentasproject.blogspot.com/
區琇詒 Au Sow Yee 馬來西亞實驗電影創作者。文化大學影劇系、美國舊金山藝術學院藝術創作研究所畢。目前為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講師、劇團平臺計劃企劃,以及另類藝術工作室SicKL成員。她致力於探索光與影像作為空間和時間裏的有機元素,以及以影像發掘現實場域的抽象特質。她的創作橫跨錄像、實驗電影以及劇場影像設計。2007年獲Krishen Jit Astro Fund,並曾在臺灣、韓國、日本、義大利、美國等地發表實驗電影以及表演性電影作品。Experimental filmmaker and video artist based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Sow Yee is a MFA holder from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and is currently a lecturer in Drama and Visuals Department, New Era College, Malaysia. She is also the Programming Director of Pentas Project Theatre Production (Malaysia) and member of Studio in Cheras KL (Malaysia).Her works explore light and projected images as organic elements in space and time as well as reveals the abstract quality of everyday live. Sow Yee was the recipient of the Krishen Jit Astro Fund in 2007, and have shown her experimental films/video and performative cinema series in Taiwan, Korea, Japan, Italy, USA etc. Her works span from experimental film/video, film/video performances to multimedia design for theatre.
Supported by : HSBC in the arts | Old China Cafe
September 25, 2009
戏剧表演工作坊
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天分,更是一项创意与习惯的行动,一项充满乐趣的行为,更是一种人性与哲学性的表现。学习表演不仅能帮助你认识自我,更可籍此发掘并建立你与他人及群体的关系。从初期的思考与判断的入门学习,以至进阶性的生动表演训练,可以帮助你培养并提升一名演员的敏感度、创造力与想像力;发掘你隐藏的表演天分。无论你是初学者或有经验的演员,透过实习,从新了解自己,震荡你大脑,激发想像,领悟人生、戏剧的秘笈与真谛。
课程内容
1)身体开发与训练(凝聚力、集中力、身体能量等)
2)发声与声音训练
3)表演的自信与喜悦
4)默契与交流
5)行动与舞台空间
5)即兴表演
6)小品/片段实习与演出呈现
导师:罗国文、邓壹龄
日期:11月4号开课
时间:星期三@7:30pm ~ 11:30pm & 星期日@10:00am ~ 2:00pm
节数:16堂课 (一星期两堂课,每堂课4小时)
地点:TBC
学费: RM 650
联络:pentasproject@gmail.com/012-607.1318/019-215.1890
如何报名:
1)有兴趣者可用电话或电邮方式和我们联络,之后我们将把报名表格寄到你的电邮信箱。
2)报名后须在10月25日前缴交学费,如没在指定的限期内缴交学费,主办单位有权利把名额转让给其他有兴趣者。
3)缴交方法:可亲自把费用交给工作坊负责人或ATM转帐付费或支票汇款。
银行户口名称: Pentas Project Theatre Production
银行: Public Bank
银行户口号码: 3141760724
4)汇款后请用电话或电邮的方式和我们联络,以确认您的姓名及汇款账号。
5)请务必保留提款机列印的收据或任何汇款回条,做为证明。
导师简介
罗国文,平台计划艺术总监。剧场导演、演员、舞台灯光设计师及剧场训练指导导师。
目前为手集团全职鼓手身体与创意开发导师,曾任教於新纪元戏剧与影像系。
1993年毕业於马来西亚学术学院戏剧系。曾荣获第三金马仑艺术大奖“最佳导演“奖、
第五届金马仑艺术大奖舞蹈组“最佳灯光设计“奖、第六届金马仑艺术大奖戏剧组“最佳灯光设计“奖、第七届金马仑艺术大奖戏剧组“最佳导演“,“最佳灯光设计“奖、及音乐剧组“最佳舞台设计“奖。2005年创立[平台计划],同年荣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学金赴美国纽约游学半年,也曾赴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泰国、日本、印度、美国及德国等地参与演出与交流。导演作品包括《aku》、《water closet》、《游戏时间》、《城失空想》、《[思想+自分]报告》及《动物农庄》等。
邓壹龄,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2006年开始担任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兼职讲师迄今,是编、导、演俱佳的多方位艺术工作者。除了积极参与剧场演出之外,也曾参与多部本土电视剧的编剧编审工作。导演作品包括《别为你的体重发愁》、《事情,。?!》、《逢场作兴》、《失乐园2001》、《较量》、《今夜不设床》等;表演作品则有《许三观卖血记》、《家》、《屏风》、《歌代啸》、《蠢货》、《绝代双华》、《Chup! Take a break》系列、《梁祝》、《游戏时间》及《动物农庄》等。
September 1, 2009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六)
劇場導演王嘉明的創作解密
一個常被戲劇圈或媒體標註為「鬼才導演」、「劇場頑童」的劇場導演,腦袋裡頭到底有什麼樣的魔鬼腦漿,可以翻轉攪動劇場觀眾的胃口,成為台灣近年最夯的小劇場導演? 是的,很多人都好奇,新生代劇場導演王嘉明的創意腦袋到底藏有多少格魔法抽屜,一拉開來就嘩啦嘩啦的倒出了許多通俗流暢的遊戲時光。鴻鴻評價他的創作時,曾以「後現代絞肉機」喻之,不管是什麼素材,王嘉明就是有辦法絞出一條條五彩繽紛且風格獨具的「王氏香腸」。 王嘉明的好玩幽默,以及他多年來在劇場形式內外跨界和多元的涉入、以及思考,值得本土創作人參照與凝視,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六)邀請您一起來啟動創意的絞肉程式!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六)
王嘉明 X 後現代創意絞肉機
劇場導演王嘉明的創作解密
主辦單位:平台計劃
主講人:王嘉明
日期:2009年9月3日
時間: 8:00pm
地點:Old China Cafe
11, Jalan Balai Polis, 50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联络:pentasproject@gmail.com / 012-266.1579/012-607.1318
樂捐入場
網站:http://www.pentasproject.com/home.html
部落格:http://pentasproject.blogspot.com/
王嘉明 (Wang, Chia-ming)簡介
1971年生於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畢業。現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團長,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系擔任講師。持續參與劇場創作與實驗十餘年,始終站在傳統與創新的邊緣,大眾與前衛的交界,作品不因通俗而失去批判力量,不因實驗而變成標新立異,照顧普羅大眾的同時,將文化美學向上提昇。
經歷
.2008年劇場作品《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獲2009年第七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2007年劇場作品《殘, 。》獲2008年第六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及評審團特別獎。
.獲美國編導Robert Wilson邀請,由文建會紐約文化中心贊助,參與位於紐約長島由Wilson先生親自主持的水磨坊藝術中心,2008國際夏日藝術村一個月的駐村計畫。
.2005-2006 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赴紐約交流半年。
.2004-2005 獲教育部獎助,巴黎Cite des International Arts交流一年。
.2004年《Developing in Zodiac》所參與的高雄美術館策展【城市漂旅:釋放與失落】,該展覽獲選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七大視覺藝術。
.2002年劇場作品《Zodiac》獲選第一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主要編導作品
.《膚色の時光》(2009,信義誠品展演廳)
.《請聽我說─豪華加長版》(2008,台北皇冠小劇場)
.《Plastic Holes》(2008,羅伯威爾森2008夏日水磨坊工作坊邀演)
.《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 2008,台大戲劇系學期製作 )
.《R . Z》( 2008,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新點子藝術節 )
.《殘, 。》( 2007,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新點子藝術節 )
.《誘惑者日記》( 2007,香港牛棚藝術節 )
.《文生 梵谷》( 2006,誠品開放地下藝術節開幕戲 )
.《麥可傑克森》( 2005,國家劇院實驗劇場「瘋狂精英藝術節」開幕戲 )
.《Poi, Poison, Poisson》( 2005,巴黎藝術村畫廊 )
.《拜月計畫》( 2004,中秋節兩廳院戶外雜技演出 )
.《家庭深層鑽探手冊—我想和你在一起》( 2004, 國家劇院實驗劇場16軌聲音裝置 )
.《30P:不好讀》( 2003,誠品地下藝術節開幕戲 )
.《泰特斯—夾子/布袋版》( 2003,「莎士比亞在台北」藝術節開幕戲 )
.《請聽我說》(2002第八屆皇冠藝術節,2005青島藝術節邀請、2009北京演出)
.《Zodiac》(2007北京演出、兩廳院十五週年寶島地震帶系列開幕、2001第七屆皇冠藝術節)
藝術核爆源起
平台計劃成立3年以來,除了自身團員間的衝擊,交織出魔術游擊隊般的多元藝術交流量,2009年開始,平台也啟動「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邀請各領域工作者參與交流、分享自身專業,希望藉由每月一次的跨領域藝術交流系列計劃,汲取跨界養分,達到開放交流、啟發、臨摹的學習成效,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基,讓藝術的光,在各領域工作者之間流動撞擊。
Supported by : HSBC in the Arts & Old China Cafe
June 3, 2009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五)
Seeing nothing
充耳不闻,
Listening to nothing
所以生活麻木不仁?
So your life is apathetic?
日期Date:28/06/2009 (星期日 Sunday)
时间Time:3:00 pm
地点Venue: old china cafe
11, Jalan Balai Polis, 500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联络:pentasproject@gmail.com / 012-3669256/012-6071318
自由乐捐入场 Entry by donation. Talk is in Mandarin
胡智义 Joseph Foo
马来西亚三一设计顾问公司创办人.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在美国和新加坡从事过设计工作。他希望把亚洲的思维和理念通过平面设计表达出来。特别表达灵魂的艺术。
“人与神”巡回展幕后主导人,一位思想与行动跨越国际领域的艺术工作者,讲师兼设计师。他的创作不断获得本地与国际的表扬。他热诚并活跃地在世界各地举办国际设计研讨会、工作坊与对话。
何开耀
毕业于马来亚大学理学院,主修数学,却凭着中文报馆助编及杂志美术员的工作经验闯入广告界。
1998年加入AMP Radio Networks,习惯从脑海中涌现的影画面获取创意灵感,却必须以声音打动消费者。处身以英语为主导的工作机构,唯有靠多项大马Kancil Awards、Air Awards、龙玺环球华文广告奖、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奖及New York Festival来证明自己的创意。
2006年升任AMP Radio Networks创意总监,看管马来文、英文、中文及淡米尔文8大电台的广播广告创意。 不信奉什么广告教条,只认为广告应有基本道德操守,而参加奖项是为了证实创意细胞仍未死去的年度健康检验。
Artom Bomb project – Pentas Cross-disciplinary Lecture Series
Pentas Project, established three years ago, has since facilitated many collaborative creations among its residence members, successfully interweaving multidisciplinary artforms with elements of magic and surprise.
In 2009, Pentas Project started “Artom Bomb project - Pentas Cross-disciplinary Lecture Series”, and invites multidisciplinary workers in the domain of the arts to participate, interact, and shar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and expertise. These series of talks or workshops will be held monthly.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exchange, to ac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nurturing of multi-disciplinary sharing, to achieve a platform for open and inspiring interaction, and to actively communicate in a situation of great diversity of learning methods, with new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pursue its own achievements. This program also lays the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s among its participants. The artists from these diverse professions are not solitary beings. They are always inspired and connected to each another.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
平臺計劃成立3年以來,除了自身團員間的衝擊,交織出魔術遊擊隊般的多元藝術交流量,2009年開始,平臺也啟動"藝術核爆.平臺跨領域交流計劃",邀請各領域工作者參與交流、分享自身專業,希望藉由每月一次的跨領域藝術交流系列計劃,汲取跨界養分,達到開放交流、啟發、臨摹的學習成效,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基,讓藝術的光,在各領域工作者之間流動撞擊。
Supported by
May 25, 2009
April 22, 2009
TOILET廁所
1942年12月,漢德克出生於奧地利凱爾騰省格裏芬鎮。其母未婚時便懷了他,後在親友壓力下,于分娩前嫁給一名德軍下士布魯諾·漢德克。彼得·漢德克的童年在柏林度過,之後回格裏芬讀小學以及中學。
1961年漢德克中學畢業,這時他有了非常明顯的文學偏好。在格拉茲大學讀書期間,漢德克加入格拉茲文壇所屬的“市立公園論壇”及“草 稿雜誌”,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作家相識,並因此得到發表新作的機會,踏出邁向文壇的第一步。1963年他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大黃蜂》。該書由德國蘇坎出 版社出版,漢德克借著這次出書的機會,放棄了大學學業。1966年,漢德克開始他的文學事業。同年,因為妻子在杜市劇院得到演出機會,他與身為演員的妻子 一起離開格拉茲,前往德國的杜塞爾多夫。同年,他前往美國參加“四十七團”在普林斯頓的會議,以一篇聳人聽聞的文學批評引起批評家的注意,從此在文學界奠 定了基礎。
1968年他搬往柏林,翌年又遷到巴黎。為了永遠逃避童年狹隘的成長環境,他不斷從在城市間遷徙:柏林、巴黎、科隆、法蘭克福……都曾是他旅居之地。這些城市也成了他作品中情節的發生地。
漢德克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曾為家裏被年幼的女兒搞得雜亂無章而煩惱。不過,後來他選擇了妥協。他在書中寫道:如何處理呢?那就是放棄成人對整潔的標準,讓自己的屋子變成兒童大樂園。漢德克妥協的原因是,他看到“一片狼藉”的背後隱藏著一片最和諧的氣氛。後來,他戲稱自己對孩子發火是“無效管理”。而孩子們對“和諧管理”很受用,漢德克成了他們心中慈祥的老爸。20世紀90年代中期,漢德克一改過去的文學體裁寫起了遊記,記錄了他在塞爾維亞的所見所聞,但在遊記中,讀者讀不到血腥的戰爭場面,更多的是和平、安詳、大自然,因為那時北約發動的戰爭還沒爆發。他還拿出自己最近一筆稿酬的一半給了這些可憐的人。
到目前為止,漢德克已出版了三十多本著作,除了小說,還有散文、詩集、舞臺劇,廣播劇和短評。他創作方向多樣化,是德語文學中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不久前評選的德語國家最重要的100位知識分子的活動中,他排名第五。甚至連諾貝爾獎得主耶利內克也說,“我以為得獎的一定是彼得·漢德克,從沒想過恰巧會是自己。”
步入老年後,漢德克依然我行我素。1999年參觀了遭北約轟炸的貝爾格萊德後,他退還了1973年獲得的德語作家最高榮譽——畢希納獎。他對強權的鄙視和對虛假新聞的仇恨使他總處在輿論漩渦中。
因公開出席米洛舍維奇的葬禮,他的劇作《聲音國度的旅行》遭到法蘭西喜劇院的撤換。由於評委會將本年度海涅文學獎頒發給他,在德國引起爭議。尤其一些政界人士直接或間接批評漢德克在前南戰爭期間的表現,指責他對米洛舍維奇政權採取過於護短的態度。
漢德克贏得無數的文學獎項和榮譽,但由於他不妥協的政治態度、不斷變換的形式試驗,也招致一片質疑。甚至有人稱他“是個無可救藥的作家”。
對此,漢德克本人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是孤獨的,而當人孤獨地活著時,會有某種傾向,覺得自己是個罪犯,或者覺得自己是個偉人。兩種傾向都是危險。我既不是罪人也不是英雄。我是第三種人。”
*************************************************** Co-Presented by Pentas Project and KLPacMarch 23, 2009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四)
Pentas Project presents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四)
ARTOM BOMB project : Pentas Cross-disciplinary Lecture Series IV
针孔摄影实验工作坊
Participants must bring a DSLR camera for the workshop
所有参与者必须携带一台DSLR相机
每位参与者都可自选一张工作放当天拍摄的照片,在「世界针孔摄影日」网站展览。
Each participant will select one picture taken during the workshop for the online exhibition of the World Pinhole Day.
Date: 26th April 2009 (Sunday)
Time: 2:00pm~5:00pm
Venue: SicKL (Studio in Cheras KL) map
75, Tingkat 3, Amber Business Plaza, Jalan Jelawat 1, Cheras 56100 Malaysia
( the studio just 3 mins walk from CHERAS lrt station, star line )
Fees : By Donations
number of participant : 20 people
contact: pentasproject@gmail.com | 012-2661579 | 012-6071318
The Instructor:
西川智也 Tomonari Nishikawa
日本實驗電影創作者,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學院研究所。2008年獲得日本財團(Nippon Foundation)的API(Asian Public Intellectual Fellowship)獎學金,於2008年至2009年在泰國和馬來西亞進行媒體藝術的研究。同年也獲得當代電影博物館基金會的創作獎金。他的實驗電影和裝置作品曾經在鹿特丹國際影展、紐約國際影展、上海當代藝術館等放映。
Graduate from 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 Tomonari Nishikawa is an experimental filmmaker and artist from Japan. He received the API (Asian Public Intellectual) Fellowship from the Nippon Foundation in 2008, he traveled to Thailand in 2008 and then in Malaysia in 2009 for research. He is also the recipient of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s Foundation Grant in 2008. His works has been shown and exhibits extensively 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and venues, such as the Rotterdam Film Festival, New York Film Festiv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Shanghai and many others.
supported by :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
平臺計劃成立3年以來,除了自身團員間的衝擊,交織出魔術遊擊隊般的多元藝術交流量,2009年開始,平臺也啟動"藝術核爆.平臺跨領域交流計劃",邀請各領域工作者參與交流、分享自身專業,希望藉由每月一次的跨領域藝術交流系列計劃,汲取跨界養分,達到開放交流、啟發、臨摹的學習成效,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基,讓藝術的光,在各領域工作者之間流動撞擊。
March 17, 2009
平台计划 招兵买马
平台计划 招兵买马
本地中文剧团「平台计划」,即将分别于2009年5月(剧名:《厕所》,重演2003年金马仑艺术大奖得奖作品《一个没有题目的演出》)以及
10月(视觉音乐剧场)在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演出。
在此征招有热诚的你,前来担任以下职位的义工
1) 后台工作人员 backstage crew
2) 音效执行 sound operator
3) 灯光执行 lighting operator
4) 字幕执行 surtitles projection operator
5) 前台工作人员 Front of House
6) 行政助理 Assistant Administrator
7) 助理舞监 Assistant Stage Manager等
有兴趣者请把履历寄来:
pentasproject@gmail.com 或 sowyee.au@pentasproject.com
「平台计划」创立于2005年,集合了导演+灯光设计 罗国文,舞台设计 张忠勇, 多媒体影像设计 区琇诒. 诗人 陈燕棣. 演员 颜果以及 剧场工作者 黎百龄
「平台计划」是一个开放的剧场合作计划,藉由多元艺术形式的凝视、擦撞、实验和媾和,酝造多元不设限的艺术交流。「平台计划」也是一个移动的魔术游击队,成员们的养成修持,囊括表演艺术、录像、建筑、舞踏、诗等形式各异的艺术专精,他们在其中呼吸、思考、创作,自由而兼容。团员们在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装备之余,也常跨足平台以外,积极探索形式各异的艺术交流合作,寻求艺术专精的跃进,打造幻诡迷人的艺术魔法。
「平台计划」成立以来,除固定年度新作发表和国内外艺术交流计划以外,2008年起,以系列表演艺术工作坊的引介,逐步搭建艺术教育与交流推广的桥梁。
March 13, 2009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三)
《林明》老鎮社區藝術計劃
Sungai Lembing Village Community Arts Project
張敏華 :「老鎮社區藝術計劃」計劃主持人
日期 Date: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时间 Time:9:00am ~1:00pm
地点 Venue:彭亨州,林明 SG LEMBING, Pahang
收費 Fees:自由樂捐 Donations
聯絡 Contacts:pentasproject@gmail.com | 012-6071318
林明鎮行 Sungai Lembing Village History Tour(需約2.5~3小時/ 3 hours)
兩條主要老街+圖書館+俱樂部
林明博物館
礦洞+錫加工廠遺跡
外圍社區+墳場(若還有時間)
Supported by : HSBC in The Arts
「錫鄉活化及記錄」的想法:
本人(張敏華)因採訪工作,接觸到來自馬來西亞彭亨州林明鎮的耆老,一頭栽進這個因採錫而活絡,也因錫礦停采而沈寂的錫鄉。林明(Sungai Lembing),這個曾被英國人視為深鎖在森林裡的「灰姑娘」,路途之艱險皆難以想像的地方,竟一度成為世界最深地下錫礦之一,採礦史及繁華史甚至跨越不同政權時代。
來自另一錫鄉霹靂州近打河谷的本人,所瞭解到卻是迥然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採礦法、不同的聚落結構,殖民時代下的發展模式也是不同的。在近打河谷第一個發跡的錫礦鄉鎮──甲板(Papan),於近代更為馬來西亞環保運動寫下光輝一頁,進而被視為全國社會運動的轉捩點。
兩個鄉鎮,不但留下令人驚歎不已的故事及回憶,同時呈現了一個時代的側影。如今,因錫業的末落人口外流,僅剩老幼,鄉鎮也趨頹敗。但由於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歷史觀點,這兩個曾貢獻於馬來西亞建設且具有極為珍貴遺跡的華埠,不但沒被當局重視,更在主流歷史中被刻意遺忘。這讓年輕一代根本無從瞭解到這段歷史。
留居其間的居民,雖被他人視為住在鬼城般之境,卻甘之若飴。和兩個鄉鎮居民互動後的本人,深覺兩個鄉鎮歷史保存的急迫性;同時瞭解到堅持居在該地的人們,心中充斥著感慨及茫然,無從尋找讓該地方永續生存下去的方法。
Teoh Ming Wah, through her job as a journalist came in contact with Sungai Lembing’s aging residents. Once a vital source of tin, the town has descended from an energetic and lively community to one that is slow and lethargic. Sungai Lembing was located deep in the jungles of Pahang It’s origin as a secluded mining colony locked away from other towns, with one of the deepest subterranean tin mines in the world, enjoy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tnessed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 from its relative isolation.
Born and raised in another tin-rich area, Kinta Valley. she witnessed a different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from that of Sungai Lembing. Methods of tin mining are also different, as well as the personal stories told to her by the residents. The town of Papan, was considered the first rich mining town in the Kinta Valley. After independence, its residents initiate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vement which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social movement in Malaysia’s history.
Both towns have many amazing stories and memories and formed an important part of Malaysia’s history. When tin mining was no longer a profitable enterprise, many young people left these towns, leaving only the very young and senior citizens and subsequently these towns stopped developing. These two towns were important to Malaysia’s development. They left behind many precious relic and memories that are sadly not acknowledge by the present government and forgotten by mainstream history and as a result, the new generation failed to know about this local history.
Currently these communities are viewed to be living in ghost towns but the residents themselves prefer to stay there. Driven by empathy of the residents’ feeling of being marginalized and forgotten and after discussion, we both decided on a project to introduce artist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into these two towns and their communities, in the hope that these town will be re-energized through artistic activities as well as a chance for artists to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residents’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history.
下面有關林明的簡述,是摘自張敏華在《東方日報》的專題報導:
因為雲海日出,林明成為國人週末出遊的景點之一,每逢周日在林明公市面攤前也擠滿食客等候聞名的山泉水製面及釀豆腐。但這些到訪者或許忘了,林明曾經更為熱鬧,火車的警示哨音曾在山谷間迴蕩,綠山下隧道中有無數的礦工在工作。
這個曾被英國人視為深鎖在森林裏的「灰姑娘」,路途之艱辛及危險是難以想像的地方,竟一度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錫鄉之一。因為采錫礦而活絡,也因為錫礦停采而沈寂。林明,留下令人驚嘆不已的故事及回憶,同時呈現了一個時代的側影。
清晨河床上霧氣彌漫,筆者從遠處隱約可見河床上似懸空的吊橋。太陽漸使迷霧散去,車子從翠綠的山間駛進剛露出輪廓的林明主街(Main Street),整個林明鎮沉靜的氛圍彷彿要將人托入悠遠的時空之中。
雙溪林明(Sungai Lembing),簡稱林明,位於馬來半島彭亨州的東北部,距離關丹市約42公里。其坐落於山間盆地,濱林明河(是居民的俗稱,其實是關丹河的支流肯腦河Sungai Kenau),以出產錫聞名。
林明原是一位華裔拓荒者的名字,後來成了這山城的地名。據說早在1868年一位來自印尼勿里洞(Biliton)的華人頭家林明,又名林亞三,帶領了一批華人到林明探礦采錫。另一種說法是根據林明河上出現長茅形狀的沙丘而取的馬來語名字,即「Lembing」(長茅)。
藝術核爆源起
平 台計劃成立3年以來,除了自身團員間的衝擊,交織出魔術游擊隊般的多元藝術交流量,2009年開始,平台也啟動「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邀請各 領域工作者參與交流、分享自身專業,希望藉由每月一次的跨領域藝術交流系列計劃,汲取跨界養分,達到開放交流、啟發、臨摹的學習成效,也為未來的合作奠 基,讓藝術的光,在各領域工作者之間流動撞擊。
張敏華
1999年畢業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社工組。在學時,積極參與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的活動,後實習于台北市政府社會科老人保護特組。畢業後服務于台北市的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簡稱為 OURs)一年多,承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全台灣社區公共空間藝術化主題計劃。在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後,同時承辦災區的社區重建工作為協調員,也協助埔里一帶的社區尋求重建資源。
2002年回馬來西亞定居後,活躍于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的展演製作工程及相關活動策劃,與國內舞團及劇團或導演、畫家合作,並主要以文史背景及文字創作與其他藝術工作者相激盪。2004年獲邀參與《馬來西亞百科全書第8冊:表演藝術》的部份撰寫;2007年編寫國內敲擊鼓團的《手集團十週年回顧特刊》。於2007年與合作「死亡被單」藝術計劃的視覺藝術家章永佳,在韓國光州共同以《光明城的人民》裝置作品參與紀念518光州事件的藝術展覽;同一年,兩人被邀往台灣參與「嘉義縣2007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計劃」。2008年,則在吉隆坡的Valentine Willie Fine Art和章永佳聯辦裝置展《Safe House》。
2006年至2007年任職為《東方日報》專題記者長達兩年,先後投入系列專題報導「馬來西亞消逝礦鎮」、「尋訪50年代投奔中國的大馬青年」、「潮汕與大馬臍帶──僑批的變遷」。目前任職為言論版助理編輯,同時展開「老鎮社區藝術計劃」中的第一站──林明。
February 13, 2009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二)
平台計劃 主辦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二)
「古」蹟保存是最「新」時尚玩意
近年來古蹟保存的議題逐漸在本土發酵,但無論官方或民間,對古蹟保存的認知和認識近乎貧乏,對於生活中逐日消匿頹敗的古蹟,許多人心中或也有隱然的痛。甫獲金馬崙藝術大獎六項提名的本土表演藝術團體平台計劃,邀請古蹟保存工作者、也即是發起雙溪毛糯麻風病院保存運動的文化人張集強,就其建築專業背景和古蹟保存工作經驗,帶你凝視古蹟保存工作者的人文經驗,走一趟文化工作者的知性之旅。
藝術核爆源起
平台計劃成立3年以來,除了自身團員間的衝擊,交織出魔術游擊隊般的多元藝術交流量,2009年開始,平台也啟動「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邀請各領域工作者參與交流、分享自身專業,希望藉由每月一次的跨領域藝術交流系列計劃,汲取跨界養分,達到開放交流、啟發、臨摹的學習成效,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基,讓藝術的光,在各領域工作者之間流動撞擊。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二)
張集強▓「古」蹟保存是最「新」時尚玩意
主辦單位:平台計劃
主講嘉賓:張集強
日期:2009年2月28日
時間:3pm~ 5pm
地點:紫藤文化空間(半山巴/Shaw Parade)
Lot L1-01,1st Floor, Shaw Parade Changkat Thambi Dollah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map ( 10 mins walk from time square)
樂捐入場
聯絡:pentasproject@gmail.com / 012-2661579 / 012-6071318
場地贊助:紫藤文化企业集团
出生於霹靂州太平市,大學時期主修建築設計,並曾參與研究調查測繪工作。
1999年畢業後曾在開物設計聯合建築師事務所(OCT Architects Associate)擔任建築設計師之工作,爾後在中原建築研究所擔任黃俊銘副教授之研究助理,負責執行古蹟調查研究工作。
2000年,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歷史理論及文化資產組,在研究所期間同時負責研究案,包括調查研究、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規劃以及古蹟修復現場記錄等。在2000年曾參與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至泰國曼谷進行田野調查研究工作,2001年至澳門參加亞洲近代建築學術研討會(mAAN-modern Asian Architecture Networks),並與其他國家之年輕學者發起成立young mAAN聯絡網站。
2005年完成碩士學位畢業論文《英參政時期吉隆坡近代都市發展研究》。同年九月返馬,曾擔任新紀元學院兼任講師,現任思特雅大學建築系(UCSI University)講師。
2001年與友人共同創辦《大紅花的國度》
(http://www.blogkaki.net)網站,為馬來西亞本土中文部落格平台網站。
2007年,與陳亞才、林永隆等發起雙溪毛糯麻風病院保存運動。
曾參與研究案
1995《復興鄉泰雅族部落建築調查研究》
1998《美術家聯誼中心(圓山別莊)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委託規劃》
1999《彰化縣彰化武德殿歷史調查研究》
1999《建國啤酒廠再利用規劃案》
2000《台北市歷史街區自治發展條例之研究》
2000《新竹縣日治時期建築調查研究》
2001《第二級古蹟台中火車站修護暨調查研究》
2003《國定古蹟專賣局樟腦工廠倉庫調查研究》
2003《國定古蹟台北賓館整修工程工作報告書》
February 12, 2009
6 nominations - 7t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08
PENTAS PROJECT THEATRE PRODUCTION has received a total of 6 nominations as follows:
Theatre Category :
1. Animal Farm produced by Pentas Project Theatre
• Best Director (Loh Kok Man)
• Best Lighting Design (Loh Kok Man)
• Best Set Design (Caecar Chong)
• Best Music & Sound Design (Bernard Goh & Terence Chong)
• Best Costume Design (Dominique Devorsine)
•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Moo Siew Keh)
Nominee Announcement
The nominees of the 7th Annual BOH Cameronian Arts Awards 2008 will officially be announced on www.kakiseni.com at 10 am, 10th February 2009. You will also find the list of Awards, and the prize each award carries, as well a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judging process, criteria and eligibility on www.kakiseni.com .
平台計劃 入圍“第七屆金馬侖藝術獎“ 6項提名
入圍作品 《動物農莊》
1。最佳導演(羅國文)
2。最佳燈光設計(羅國文)
3。最佳舞臺設計(張忠勇)
4。最佳服裝設計 (Dominique Devorsine)
5。最佳音效設計(吳聖雄﹠Terence Chong)
6。最佳男/女配角(巫紹棋)
January 7, 2009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一)
平台計劃 主辦
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一)
平台計劃成立3年以來,除了自身團員間的衝擊,交織出魔術游擊隊般的多元藝術交流量,2009年開始,平台也啟動"藝術核爆.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邀請各領域工作者參與交流、分享自身專業,希望藉由每月一次的跨領域藝術交流系列計劃,汲取跨界養分,達到開放交流、啟發、臨摹的學習成效,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基,讓藝術的光,在各領域工作者之間流動撞擊。
我們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啟動「藝術核爆」計劃的引擎。
2009年平台跨領域交流計劃的第一檔的藝術核爆,我們特邀
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合藝術總監梁菲倚 和我們主講
這是一個文化產業的時代 分享會
日期:2009年 1月 18日(星期日)
時間:2:00pm~4:00pm
地點:SICKL (studio in cheras KL) map
75, Tingkat 3, Amber Business Plaza, Jalan Jelawat 1, Cheras 56100 Malaysia
( the studio just 3 mins walk from CHERAS lrt station, star line )
主講人:梁菲倚
自由樂捐進場
這是一個消費主義,文化產業的年代!
透過個人三個作品《宇宙連環圖》、《囍馬來亞山》及《哈奈馬仙》。從個人作為藝術工作的前線出發,分享這一年香港熱烈討論、以及台灣開始關注的劇場產業化趨勢所帶來的刺激。我不是學者,不從宏觀或分析性切入。主要從我這三年與朋友們做的作品,呈現一些香港劇場現象,及大家這幾年思考著及關心的問題。
1. 《宇宙連環圖》—創作在香港廸士尼開始以及WTO在香港開會抗議示威事件後。/述說一群年青人追求理想與大環境的關系。
2. 《囍馬來亞山》—應邀劇場組合一篤戲一人一物喜劇藝術節,創作的獨角表演。反思喜劇及借嘲諷自己,窺探香港劇場普遍現象及一個演員如何自處?/思考人在大環境的洪流中如何安置自己的心靈。探討真正的喜悅與快樂是什麼?
3. 《哈奈馬仙》—借由與德國劇作大師的 Henry Muller的《哈毋雷特機器》,省視劇場文化產業的問題。/那邊廂剛宣佈放棄政府支助,邁向文化產業的劇場組合(現改名為PIP文化產業),同樣改編莎翁的《仲夏夜之夢》作第一炮作品。兩個作品巧合時間演出,鬧得滿城風雨。作品引起爭議非常,並因而國際評論協會辦了一個閉門討論會,讓三方對談,最後成對峙。
梁菲倚
資深劇場專業全職藝術工作者,從事表演15年,是香港台灣劇壇很優秀的女演員。
1997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獲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表演。在校期間3次獲頒傑出演員獎。
畢業後,於1997~2000年間,加入市政局香港話劇團擔任全職演員,期間多次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及提名香港舞台劇最佳女主角或配角獎。
梁菲倚,自幼學習芭蕾舞,後來在香港受歐美及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教育。但其個人作為藝術家的視野及追求,她開始涉及東方表演探索。因在2000至2004年,加入享譽國際藝壇之台灣優表演藝術劇團,。從承襲波蘭戲劇大師果托夫斯基,所開發出優人神鼓獨特的表演訓練方法,包括學習靜坐,禪修。隨團到世界各地參加大大小小國際性藝術節巡迴演出。
2005始,梁菲倚開始把多年學習、實習及累積轉化為自己的特色進行分享。
如:目前是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合藝術總監;劇團兩年內已經受邀德國、上海和北京演出。
梁氏處女編導作品《我讀老鷹再見》,就獲高度評價;自編自導自演《囍馬來亞山》參加香港劇場組合一人一物喜劇藝術家,以獨特的內涵感動觀眾,引來不少迴響。
劇本創作坊
我們藉著寫作,讓某種不可言喻的事物開展,揭示你我
的關係,顯露蒙昧混沌的自己。
因此書寫是種渴望,不斷逼近生命的迴旋處。
因此創作是段旅程,阻礙、困頓、迷惘、孤寂、漆黑,
我們不斷摸索,我們前進,感覺前進的行動本身述說些什麼。
我們凝視,企盼直視生命的最核心。
課程概要:
一個字說一個故事,一個字有一種心情,一個字藏幾種可能……開課對象針對喜歡劇本創作的朋友們或初學者,如何從生活即景或社會事件中入手,嘗試從一個字去發展某個主題面向,在吉光片羽中擷取靈思之流,將腦海裡模模糊糊的意象發展成一個具有表演性的故事。課程將分為概念演繹和實作操練兩個部份,重點不在於作品的完成,而在於創作概念的發想過程,以在相互觀摩和交流當中,尋索個人開拓的創作天空。
日期:2009年 1月 17日(星期六)
時間:3:00pm~6:00pm
地點:SICKL (studio in cheras KL) map
75, Tingkat 3, Amber Business Plaza, Jalan Jelawat 1, Cheras 56100 Malaysia
( the studio just 3 mins walk from CHERAS lrt station, star line )
學員人數:10-15人
學費:RM 20
導師:高俊耀
身體會知道
【肢體工作坊】
如果我和一個演員有著非常深刻的工作關係的話,那麼我真正接觸的將不再是個藝術家,和我面對面的是另一個人(human being),一個「人」(man)。
Grotowski
課程概要:
我們視劇場為一種生命歷程的發展,那「劇場」究竟意味著什麼?作為一個表演者,或者作為一個人,我們終究面對的是什麼?看得見的身體裡頭,看不見的內心又是如何?也許拋開優美華麗的辭藻和辯駁,我們依然可以罔顧、否決、避開內心的某些話語,但身體會知道。身體會知道,靜靜地敞開,等著你的到來……工作坊的訓練以表演者所需具備的能力及條件為朝向目標,藉由身體工作的小小體驗來面對內心的各種層面,挑戰自己,訓練覺察的敏銳度,以擁有一種「能力」,進而將這種能力沉澱、轉化為劇場中誠摯的情感表現。
日期:2009年 1月 18日(星期日)
時間:10:00am~1:00pm
地點:SICKL (studio in cheras KL) map
75, Tingkat 3, Amber Business Plaza, Jalan Jelawat 1, Cheras 56100 Malaysia
( the studio just 3 mins walk from CHERAS lrt station, star line )
學員人數:10-15人
學費:RM 20
導師:高俊耀
導師介紹:
高俊耀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碩士
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專業文憑
身聲劇場駐團編導
復興高中、華岡藝校兼任老師
近期作品:
聯合編導演《忿怒》(2008首屆臺北藝穗節「明日之星」大獎;入圍第七屆台新藝術獎第三季表演藝術類);編導《我睡去》(南風劇團2008年異猶未盡劇展演出作品);編劇《他的兩場葬禮》(劇本獲邀於菲律賓“2008 VIRGIN LABFEST ”以菲律賓語演出);編劇《她,與她》(第28屆耕莘文學獎短劇劇本類首獎);小說創作《草莓鬆餅》(第28屆耕莘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編劇《奇妙的黃昏》(第35屆青年文學獎戲劇公開組優異獎);文字創作《光‧音》(身聲演繹劇場十週年演出);編劇《祕徑》(身聲演繹劇場2007年度公演)。